5月17日,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圆桌论坛在期刊中心召开,《新华文摘》原总编张耀铭、《南京大学学报》原执行主编朱剑、《四川大学学报》原常务副主编原祖杰三位嘉宾出席。期刊中心主任江波担任主持,中心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江波主任首先致欢迎词,并向三位来宾介绍了苏州大学学报办刊的基本情况,分享了期刊中心在党建引领下,努力打造学术引领平台、学术交流平台、数字化传播平台、国际化传播平台的办刊思路、举措与主要成绩,并表达了对三位嘉宾传经送宝的热忱期待!






张耀铭做了关于“数字时代的学术期刊变革”的报告。他指出,在数字时代,学术期刊面临从数字化、集约化到分众化、个性化,从“内容+渠道”到“内容+平台”,从单一人才到复合型人才,从体制改革到传媒制度现代化等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趋势,学术期刊要以纸本期刊为依托,以新媒体为平台,提供原创思想、独立观点,注重品牌建设,从“相加式”向“相融式”深度融合,从而增强学术期刊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朱剑报告了关于他“匿名审稿与三审制度”问题的思考。他分析了匿名审稿的合法性来源,指出匿名审稿专家是学术共同体意志的代表,匿名审稿制起到了维系期刊界与学术共同体联系的作用。结合匿名审稿制引入中国的进程,他又从历时经验与现实需要的角度解读了匿名审稿制与三审制的关系以及匿名审稿效果不确定性的问题。随后,朱剑指出:匿名审稿和实施匿名审稿的条件互为前提,因此成为悖论,随着匿名审稿的制度和要件建设的推进,匿名审稿制会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原祖杰做了题为“学术评价、学术伦理与共同体意识”的报告。原祖杰认为,学术评价对于期刊质量把控具有重要意义,但量化评价存在着种种困难,也并不适合全部学科。当前,过度评价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而信任缺失是导致过度评价的重要原因。保证学术评价水准,以提升学术质量,需要我们回归学术共同体,坚持学者伦理,认清学术自由与政治正确的关系,推动学术对话、批评与争鸣。最后,原祖杰还指出了作者的学术引用伦理和学科习惯问题,认为应当提升学术共同体意识,避免学术碎片化。




最后,期刊中心成员与三位嘉宾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学术型党支部的党员们也围绕此次的圆桌论坛主题与嘉宾和老师们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期刊变革、期刊审稿、学术伦理等话题纷纷发表感悟。三位嘉宾也对苏大学报的发展、新编辑的成长提出了诸多指导性意见,并希望苏大学报不断进步,再创新辉煌!